《交汇点》:让制造更智能!全省39所高校1700多师生比拼“工程综合能力”

日期:2021-04-25 来源:


交汇点讯 只要投进去就能自动识别分类的大垃圾桶,能够自主完成识别、搬运、越障、精准投递等一系列任务的无人机,可以完成水下管道自动检测和吸附物清理回收的水中机器人……这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创新作品,来自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江苏省选拔赛赛场。


9D284


4月23—25日,全省39所高校的349支代表队、1700余名师生共赴这场创新盛宴,在竞技中碰撞思维、展示风采。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工程训练教学学会主办,南京工程学院承办。据该校党委常委、副院长郑锋介绍,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在培育工程训练文化、提升工程综合能力、搭建工程训练平台、拓展工程训练空间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此次有这么多代表队和选手汇聚天印湖畔,既是对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肯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办学实力和向兄弟院校学习的机会。


D5D76


此次省赛4月23日下午开幕,4月24日开始正式比赛。赛场上,选手们神情专注,屏气凝神,或专心调试,或热烈讨论。他们将在两天的赛程中,同时在三个分赛场进行工程基础、“智能+”和虚拟仿真三个赛道九大赛项的比拼。

工程基础赛道是最传统的比赛内容,参赛队也最多,今年在势能驱动车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热能驱动车赛项。记者在现场看到,小车底部放置有酒精,选手们要通过设计将5毫升95%的酒精热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小车沿着规定路线行进,行进中还要不时避开障碍桩。


B3E7E


“智能+”赛道上的赛项最多,地上跑的智能物料小车、天上飞的智能配送无人机、水里游的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应有尽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更是颇受关注。记者看到,选手们设计了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智能垃圾装置,每个装置都配备有四个收集桶,选手将玉米放在投入口置物台上,大概过了5秒,置物台便自动运转将其投递至标记有“厨余垃圾”的桶内。南京工程学院机器人专业大一学生张毅告诉记者,他所在团队的作品投中率约为95%,这是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的结果。“现在每次还只能投一种垃圾,希望将来在一次性识别多种垃圾方面能有所突破。”


A9C71


“智能物流车+桥梁结构设计”,是集专业性、协作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项目。初赛时,智能物流车和桥梁结构设计代表队各自进行比赛,进入决赛后,两个赛项的队伍要重新组合,通过联合设计、加工、调试等环节,让物料小车在指定场地内完成多轮抓取、放置,并能够通过场地中架设好的桥梁,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是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考察。”指导老师张军点评说,学生们日常课程中所学到的机械设计、控制理论、机电一体化、力学、建筑学等多门课程内容都要用到。

“与往年相比,今年比赛的规模更大、综合性更强,学科交叉、校企融合的态势更加明显。”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仲裁长、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远明介绍,不少赛项都源于企业、源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的提炼,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跨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设计与制造能力,突出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进而引导高校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专业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据悉,此次省赛各赛项均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每个赛项成绩排名前两名的代表队将参加全国比赛。


通讯员 张文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新闻链接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xaW2L9k63v3TeFnr/1